認識塑膠材質回收辨識碼


learn 法規緣起

環保署為推動資源回收四合一政策,於86年修正公告廢棄物清理法,其中重要的修法理由即規定「應回收之物品或其包裝,應有明顯的標示及必要設施,以利民眾辨識回收」。環保署依當時公布的廢棄物清理法之授權,於86年6月11日公告「應由業者回收之一般容器上所應標示之回收標誌、應載內容及回收相關規定」。本公告規定塑膠類包裝容器除標示回收標誌外,並規定應標示材質通用符號,亦即現行法規所稱之塑膠材質回收辨識碼。開啟了我國法令公告強制應回收之塑膠容器應標示材質辨識碼的先河。
 


、材質辨識碼由來


我國「塑膠材質回收辨識碼」係引用美國塑膠工業協會(Society of the Plastics Industry)於1988年所發展出來的塑膠辨識碼(Resin identification code),目前為世界通用的辨識碼。塑膠辨識符號包含了三個順時針方向的箭頭,形成一個循環狀的三角形,並將編碼包圍於其中(如圖),分別編上1到7號,代表七類不同的塑膠材質。

塑膠回收辦識碼

1. 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俗稱寶特瓶。
2. 高密度聚乙烯 (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HDPE)
3. 聚氯乙烯(Polyvinylchloride,PVC)
4. 低密度聚乙烯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LDPE)
5. 聚丙烯(Polypropylene,PP)
6. 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若是發泡聚苯乙烯即為俗稱之「保麗龍」。
7. 其他類(OTHERS),如包括美耐皿、ABS樹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壓克力)、聚碳酸酯(PC)、聚乳酸(PLA)等。

 

 材質辨識碼功能

資源回收品質的提升與再利用率的提高,有賴回收時按不同材質正確的分類;塑膠材質回收辨識碼則有助教育民眾依照回收系統配合分類,並輔助回收系統中回收業者與與處理業者進一步細分類與再利用。因此,塑膠材質回收辨識碼和材質使用上的安全性與耐熱度是無關的。如要了解塑膠材質安全性與耐熱能力等資訊,可到行政院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所設置之「塑膠食品容器宣導網站」查閱。

 


 

 

二、認識公告應回收塑膠容器

塑膠包裝材料的使用與現代工商業社會的生活形態息息相關。由於人口的高度成長,並向都市集中,使得如何利用輕便的包裝方式來方便物品的貯存與運輸,以及增加物品的保存期限,變得非常重要。而塑膠包材正好可以滿足這些需求。由於塑膠密度低,重量比金屬或玻璃都輕很多,在加工或使用時比較輕便。塑膠有很強的韌性,不像玻璃那麼容易破碎,不像罐頭受到壓力時容易凹陷,也不像紙那樣容易被撕裂。因此成為現代許多商品常用的包裝方式。
  

塑膠是由許多所謂的「單體」聚合而成的高分子物質。因不同的結構而各有其特殊的性質。常用於食品包裝容器的塑膠種類很多,包括聚乙烯(polyethylene, PE),聚丙烯(polypropylene, PP),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 PVC),聚苯乙烯(polystyrene, PS)等,性質皆不盡相同。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本來是用於紡織的原料,近二十年來才跨界大量用於塑膠容器用途。


以下,就主要的塑膠材質列表說明:使用於常見的應回收容器及回收再利用方式

 

PET (寶特瓶)

PE寶特瓶


* 法規緣起(現行法規) 資料引用來源:
環保法規查詢系統

* 各材質耐熱溫度資訊引用來源: 行政院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塑膠食品容器宣導網站

 

 認識塑膠 | 產業範圍 | 塑膠押出原料 | 塑膠材質回收辨識碼 | 塑膠容器類型與潛在威脅 | 塑膠異型押出及製程影片